第一百九十九章 父亲大人留下的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我的妖娆大明最新章节!
这事儿便是徐辉祖走了之后留给徐钦的难题之一。固然,徐钦有着后世的历史知识,知道已经受朱元璋猜忌的冯胜已经蹦跶不了多久了,也基本了解到了这位宋国公和自己家的关系并不好。可现在毕竟人家还是堂堂宋国公,又是前辈,这回出人意料地大宴宾客,又主动送上来了请帖,好像直接拂了人家的好意也不太好。又搞不清楚这其中到底会不会有什么猫腻,便只能前来求教徐增寿。
“去肯定是要去的,毕竟是堂堂宋国公嘛!人请帖都送来了,我们中山王府自然也是要去的。兄长不在京师,便由你去咯。”
“呃,三叔,您可不能坑侄儿我…”看着徐增寿一脸促狭的笑容,徐钦不由得心里有些发凉。
“嗨!叔叔怎么会坑你呢?这是肯定要去的,不过确实宴无好宴就是了。”徐增寿一边笑着喝茶,一边说道。
徐钦自然知道他还有下文,也不答话,只是慢悠悠地,如山间老僧般轻酌品茗。
徐增寿见状,不由得失声而笑。
“明敬,你这小小年纪,何来一副老态龙钟的做派?”
“侄儿这不是正洗耳恭听您的教导么?”徐钦也装模作样地放下茶杯,就这样坐着随意地作了个揖。
对于自家这个侄子私下里的没正形,徐增寿也愈发地习惯了,也不会觉得他这是在自己面前摆谱,于是也只得微微苦笑着摇头叹息。
“你这做派,也不知是跟谁学的?是,冯家这寿宴,虽算不得是鸿门宴,却也是宴无好宴。尤其是前些天,冯诚也回来了,所以怕是又要大闹一场。”
“大闹一场?”
徐钦闻言,不由觉得极为奇怪。这冯家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敢大闹?要知道自冯胜去年被召回京师之后,几乎一直是称病不出,可以说是异常低调。毕竟蓝玉的人皮灯笼还摆在成都朱椿的蜀王府里面呢!所以嗅到了极度危险信号的宋国公,以及颍国公傅友德在被召回之后,皆是化作透明人,不参政、不上朝、不结交,甚至不出门。连带着他们的家人也都尽可能的低调。
比如傅友德的老三傅让,乃是金吾后卫指挥同知,又经常担任朱元璋御前仪驾事宜,所以也算是和徐钦相熟的,那可是低调得很。
因为大家都不是傻子,在蓝玉的事情之后,大家都看明白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而这冯诚,竟然敢在这种时候闹事?而且还好像是要直接找徐家的麻烦?
徐增寿当然看出了徐钦的诧异,于是耐心解释道。
“这冯诚吧,身份比较特殊,和咱们徐家也有些…渊源…”
说到此处,徐增寿不由得有些犹豫,不过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那自然也没什么事不可以说的。
“这冯诚,虽是冯胜的侄子,不过当年冯胜本就是接替的其兄冯国用的亲军都指挥使衔,虽然冯国用后来只是追封了个不世的郢国公,冯诚没能继承国公爵,但他不能单单是看做宋国公的侄子。”
听到此处,徐钦马上便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虽然徐增寿只是点到即止,不过很明显,冯国用的身份和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足够高,高到冯诚更多的身份是冯国用之子,而不是冯胜的侄子。而且徐钦还知道,这冯诚的女儿,已经许给了韩王朱松,虽说和朱元璋攀亲家的关系并不十分牢靠,但再怎么说,也能体现出一些东西。
“后来,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已经是身为左军府都督同知的冯诚,本有极大的可能进补空缺的都督衔,结果圣上却直接破格任用大哥署左军都督府事。这事儿自然让冯诚很是不爽,其后屡次直接阴阳怪气地当众责难大哥。大哥不愿与之过分纠缠,让人看了武勋之间的笑话,加之他也算是半个前辈,便只得每每诸多忍让。”说到最后,徐增寿也是微微叹了口气。
没办法,这不仅仅是性格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徐家能在这个全天下最难做的老二位置上做得稳如泰山,靠的不仅仅是徐达的战功以及和朱元璋之间的私人关系,更多的是这种不骄不躁、低调内敛的作风。
若是更冯诚大干一场,胜负暂且不论,徐家几十年来建立的家族形象就注定完蛋了。难免让人觉得徐家这是在以势欺人,甚至不排除引起朱大老板的不满这种极端恶劣的后果。
然而徐钦和徐辉祖是不同的,他虽然认同这种处事风格,性格却与之截然不同。或许是还太过年少气盛,又或许是未来的那种平等、自由的思想基础作祟,徐钦秉承的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处事原则。
他可以和普通官员、低级官员、江湖人士,甚至普通士卒、平民百姓,都相处得十分融洽,丝毫不摆顶级勋贵子弟的架子,用平等的身份去和他们相处。但前提是大家互相给面子,如果是有人先不给他面子,那他可就更没情面可讲了。
徐大少难得走了大运,穿越一把,又正愁着没人把脸送上来给自己打,像这种纯粹没事儿找事儿的家伙,正好可以拿来做沙包。
“原来如此,那侄儿倒是想要见识见识这位冯都督的威风了。”徐钦听完,冷笑一声说道。
“嗯,那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不过别搞得太大。”
徐增寿看样子也是对这冯诚不爽很久了,不过平日里,若徐辉祖在京师,像遇到这种事,他也不好拂了大哥的意思。所以这次他也是看准了机会,甚至有些刻意地撺掇徐钦去找场子。
徐钦对此也不以为意,不管怎么说,这位三叔也都是站在徐家整体的角度上考量。作为真正意义上最顶尖的勋贵家族,有容人之量是好事,可被人骑到头上,有些火气也是人之常情。他基于各方面的考量,不太好直接出面,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徐钦,也算是情理之中。
到了寿宴当天,冯家宋国公府可谓是高朋满座。
纵然大家都知道冯家有些危险了,可毕竟猜不到朱元璋究竟想对冯家做什么,至少现在来看,冯胜这位宋国公乃是当今仍存于世的第一开国功臣,堂堂宋国公。因此面对冯家的直接邀请,整个应天的勋贵人士都要给个面子。
徐家人照例是出现得比较晚的,此时绝大多数宾客均已到场。徐家叔侄刚进门,便看见众多京卫将佐官以及大量中低阶文官在正厅外的院子里三五成***谈着什么。这些受邀前来的文官,大多是当年军转文职,又或者是和冯家有过交集的官员,虽说双方的关系甚至可能就是点头之交,但还是得卖这个面子。
在这一区域的人,看见徐家叔侄自然是赶忙躬身见礼,毕竟他二人的正式秩品也是正二品和从三品,较这些连正厅都进不去的中低级官员自然也是上官,更别说二人的另一层身份了。
二人也都是随和之人,一边在冯家迎客的子弟带领下往正厅而去,一边不断微笑回礼,预见熟悉的,还打个招呼,徐家谦和的门楣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领路的冯家子弟一声唱喏,二人进入正厅的同时便迎来了大量注视的目光。这厅中的一干人等,大家互相之间就极为熟悉了。几十人当中,品级最低的也是各京卫指挥使,徐钦不说熟悉,却也大多都是认识的。至于中心区域的各公候、都督,则更是熟脸。
大家一见他们二人,也纷纷做出反应,各指挥使等相对低层次的人,连忙主动见礼,而即使是如傅友德、郭英、耿炳文、李景隆等人,甚至包括端坐于上首的冯胜本人,也都转过头来,颔首示意。
当中唯有一人,既非京师顶级勋贵,又不像是普通冯家子弟。而且虽是勉强将目光转向二人,眼神之中却明显地透出一股鄙夷和敌视的味道。
徐钦一边笑着对众人回礼,一边却也马上就发现了这位与众不同之人。
不用多说,这位一定就是那位右军都督府右都督、署云南都指挥使的冯诚、冯都督了。
只见此人大概四十余岁,身形高壮、面目英伟,隐约间也还能见到那种行伍出身的杀伐气息,光看这卖相,端的是一员虎将。不过从其甘为出头鸟,和徐家正面刚上,以及现如今这般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来说,他这朝堂斗争的水平实在不够看,侧面反应出其双商堪忧。你看人家曹国公,心里再不服徐家,再看不起他徐钦,表面上的功夫也都还是做足了。
“小子拜见宋国公,恭祝宋国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另家父奉旨办差,谨以小子代为恭贺,实非有意怠慢,还请宋国公恕罪。”徐钦上前参拜恭贺道。
“哈哈哈,久闻天德之孙英武果敢,尽传其遗风,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哈哈!魏国公奉圣旨办皇差老夫自是知晓的,国事为重,又岂敢见怪?来来来,快请!”
这冯胜也是个老油条,开口便提到徐达,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与之相提并论,装逼于无形。同时,表面上亲切热忱,可实际上却是笑里藏刀。
这事儿便是徐辉祖走了之后留给徐钦的难题之一。固然,徐钦有着后世的历史知识,知道已经受朱元璋猜忌的冯胜已经蹦跶不了多久了,也基本了解到了这位宋国公和自己家的关系并不好。可现在毕竟人家还是堂堂宋国公,又是前辈,这回出人意料地大宴宾客,又主动送上来了请帖,好像直接拂了人家的好意也不太好。又搞不清楚这其中到底会不会有什么猫腻,便只能前来求教徐增寿。
“去肯定是要去的,毕竟是堂堂宋国公嘛!人请帖都送来了,我们中山王府自然也是要去的。兄长不在京师,便由你去咯。”
“呃,三叔,您可不能坑侄儿我…”看着徐增寿一脸促狭的笑容,徐钦不由得心里有些发凉。
“嗨!叔叔怎么会坑你呢?这是肯定要去的,不过确实宴无好宴就是了。”徐增寿一边笑着喝茶,一边说道。
徐钦自然知道他还有下文,也不答话,只是慢悠悠地,如山间老僧般轻酌品茗。
徐增寿见状,不由得失声而笑。
“明敬,你这小小年纪,何来一副老态龙钟的做派?”
“侄儿这不是正洗耳恭听您的教导么?”徐钦也装模作样地放下茶杯,就这样坐着随意地作了个揖。
对于自家这个侄子私下里的没正形,徐增寿也愈发地习惯了,也不会觉得他这是在自己面前摆谱,于是也只得微微苦笑着摇头叹息。
“你这做派,也不知是跟谁学的?是,冯家这寿宴,虽算不得是鸿门宴,却也是宴无好宴。尤其是前些天,冯诚也回来了,所以怕是又要大闹一场。”
“大闹一场?”
徐钦闻言,不由觉得极为奇怪。这冯家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敢大闹?要知道自冯胜去年被召回京师之后,几乎一直是称病不出,可以说是异常低调。毕竟蓝玉的人皮灯笼还摆在成都朱椿的蜀王府里面呢!所以嗅到了极度危险信号的宋国公,以及颍国公傅友德在被召回之后,皆是化作透明人,不参政、不上朝、不结交,甚至不出门。连带着他们的家人也都尽可能的低调。
比如傅友德的老三傅让,乃是金吾后卫指挥同知,又经常担任朱元璋御前仪驾事宜,所以也算是和徐钦相熟的,那可是低调得很。
因为大家都不是傻子,在蓝玉的事情之后,大家都看明白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而这冯诚,竟然敢在这种时候闹事?而且还好像是要直接找徐家的麻烦?
徐增寿当然看出了徐钦的诧异,于是耐心解释道。
“这冯诚吧,身份比较特殊,和咱们徐家也有些…渊源…”
说到此处,徐增寿不由得有些犹豫,不过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那自然也没什么事不可以说的。
“这冯诚,虽是冯胜的侄子,不过当年冯胜本就是接替的其兄冯国用的亲军都指挥使衔,虽然冯国用后来只是追封了个不世的郢国公,冯诚没能继承国公爵,但他不能单单是看做宋国公的侄子。”
听到此处,徐钦马上便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虽然徐增寿只是点到即止,不过很明显,冯国用的身份和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足够高,高到冯诚更多的身份是冯国用之子,而不是冯胜的侄子。而且徐钦还知道,这冯诚的女儿,已经许给了韩王朱松,虽说和朱元璋攀亲家的关系并不十分牢靠,但再怎么说,也能体现出一些东西。
“后来,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已经是身为左军府都督同知的冯诚,本有极大的可能进补空缺的都督衔,结果圣上却直接破格任用大哥署左军都督府事。这事儿自然让冯诚很是不爽,其后屡次直接阴阳怪气地当众责难大哥。大哥不愿与之过分纠缠,让人看了武勋之间的笑话,加之他也算是半个前辈,便只得每每诸多忍让。”说到最后,徐增寿也是微微叹了口气。
没办法,这不仅仅是性格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徐家能在这个全天下最难做的老二位置上做得稳如泰山,靠的不仅仅是徐达的战功以及和朱元璋之间的私人关系,更多的是这种不骄不躁、低调内敛的作风。
若是更冯诚大干一场,胜负暂且不论,徐家几十年来建立的家族形象就注定完蛋了。难免让人觉得徐家这是在以势欺人,甚至不排除引起朱大老板的不满这种极端恶劣的后果。
然而徐钦和徐辉祖是不同的,他虽然认同这种处事风格,性格却与之截然不同。或许是还太过年少气盛,又或许是未来的那种平等、自由的思想基础作祟,徐钦秉承的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处事原则。
他可以和普通官员、低级官员、江湖人士,甚至普通士卒、平民百姓,都相处得十分融洽,丝毫不摆顶级勋贵子弟的架子,用平等的身份去和他们相处。但前提是大家互相给面子,如果是有人先不给他面子,那他可就更没情面可讲了。
徐大少难得走了大运,穿越一把,又正愁着没人把脸送上来给自己打,像这种纯粹没事儿找事儿的家伙,正好可以拿来做沙包。
“原来如此,那侄儿倒是想要见识见识这位冯都督的威风了。”徐钦听完,冷笑一声说道。
“嗯,那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不过别搞得太大。”
徐增寿看样子也是对这冯诚不爽很久了,不过平日里,若徐辉祖在京师,像遇到这种事,他也不好拂了大哥的意思。所以这次他也是看准了机会,甚至有些刻意地撺掇徐钦去找场子。
徐钦对此也不以为意,不管怎么说,这位三叔也都是站在徐家整体的角度上考量。作为真正意义上最顶尖的勋贵家族,有容人之量是好事,可被人骑到头上,有些火气也是人之常情。他基于各方面的考量,不太好直接出面,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徐钦,也算是情理之中。
到了寿宴当天,冯家宋国公府可谓是高朋满座。
纵然大家都知道冯家有些危险了,可毕竟猜不到朱元璋究竟想对冯家做什么,至少现在来看,冯胜这位宋国公乃是当今仍存于世的第一开国功臣,堂堂宋国公。因此面对冯家的直接邀请,整个应天的勋贵人士都要给个面子。
徐家人照例是出现得比较晚的,此时绝大多数宾客均已到场。徐家叔侄刚进门,便看见众多京卫将佐官以及大量中低阶文官在正厅外的院子里三五成***谈着什么。这些受邀前来的文官,大多是当年军转文职,又或者是和冯家有过交集的官员,虽说双方的关系甚至可能就是点头之交,但还是得卖这个面子。
在这一区域的人,看见徐家叔侄自然是赶忙躬身见礼,毕竟他二人的正式秩品也是正二品和从三品,较这些连正厅都进不去的中低级官员自然也是上官,更别说二人的另一层身份了。
二人也都是随和之人,一边在冯家迎客的子弟带领下往正厅而去,一边不断微笑回礼,预见熟悉的,还打个招呼,徐家谦和的门楣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领路的冯家子弟一声唱喏,二人进入正厅的同时便迎来了大量注视的目光。这厅中的一干人等,大家互相之间就极为熟悉了。几十人当中,品级最低的也是各京卫指挥使,徐钦不说熟悉,却也大多都是认识的。至于中心区域的各公候、都督,则更是熟脸。
大家一见他们二人,也纷纷做出反应,各指挥使等相对低层次的人,连忙主动见礼,而即使是如傅友德、郭英、耿炳文、李景隆等人,甚至包括端坐于上首的冯胜本人,也都转过头来,颔首示意。
当中唯有一人,既非京师顶级勋贵,又不像是普通冯家子弟。而且虽是勉强将目光转向二人,眼神之中却明显地透出一股鄙夷和敌视的味道。
徐钦一边笑着对众人回礼,一边却也马上就发现了这位与众不同之人。
不用多说,这位一定就是那位右军都督府右都督、署云南都指挥使的冯诚、冯都督了。
只见此人大概四十余岁,身形高壮、面目英伟,隐约间也还能见到那种行伍出身的杀伐气息,光看这卖相,端的是一员虎将。不过从其甘为出头鸟,和徐家正面刚上,以及现如今这般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来说,他这朝堂斗争的水平实在不够看,侧面反应出其双商堪忧。你看人家曹国公,心里再不服徐家,再看不起他徐钦,表面上的功夫也都还是做足了。
“小子拜见宋国公,恭祝宋国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另家父奉旨办差,谨以小子代为恭贺,实非有意怠慢,还请宋国公恕罪。”徐钦上前参拜恭贺道。
“哈哈哈,久闻天德之孙英武果敢,尽传其遗风,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哈哈!魏国公奉圣旨办皇差老夫自是知晓的,国事为重,又岂敢见怪?来来来,快请!”
这冯胜也是个老油条,开口便提到徐达,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与之相提并论,装逼于无形。同时,表面上亲切热忱,可实际上却是笑里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