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网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5章 西征之二(六)

第15章 西征之二(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要说王将军这两年过得苦啊。

    早年追随杨行密,他从一个小兵起家,用命搏杀,总算是闯出了一份功业。结果杨行密一死,淮南就乱套了。

    虽说都是应时而起的英雄,虽然淮南是杨行密为主,挑个吴王的旗子,但说起来这其实是合伙买卖。杨王块头大些,威望高些,做个共主罢了。他们这些老将其实都是股东,也是主人。

    这在彼此之间是心知肚明的。

    王茂章没那多么想法,有块基业传之子孙,挺好。

    当年田頵和安仁义叛乱,他老王可是坚决站在杨王一边,戮力平叛。

    说起来,这事情都是杨王做的不地道。

    随着年事渐高,杨王对他们这些老将就生出诸多看法。

    他老杨白手起家,老婆朱家曾出了大力,杨王却突然出手,骗杀了内弟朱延寿骗。朱延寿,那也是跟着大伙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呀,哪怕脾气臭点,也不能这样黑不提白不提就弄死吧。

    还有田頵。本来趁钱镠内乱,田頵都快把杭州打下来了,杨王却跟钱镠结了亲家收了钱,硬逼着田頵撤军,把到嘴的肥肉吐了。

    用意都很明显。

    谁也不傻。

    他王将军因为没兴趣搞这些狗皮倒灶的事,不愿意折腾,不想刚刚平静的淮南再乱,只想踏踏实实干活过日子。所以,他站在杨王一边,全力平定内乱。

    奈何一片苦心,谁人在意。

    杨行密一死,他那个儿子杨渥奶毛都没长全,就想给老流氓们当爸爸,让他们这些老将做儿子做狗。

    本来大伙一则看在杨行密的面上,一则也需要个共主坐在台上搞平衡,只要杨渥这厮不过分,大伙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大人不记小人过嘛,不跟他计较。

    岂料这厮居然发兵突袭宣州,逼得他王某人无处安身,仓促领着带数千铁杆逃去浙江投奔钱镠,从此踏上了流浪生涯。

    丧家之犬,日子能好过么?

    也不知朱三看上自己哪了,非把他从浙江要过来,搞得爷爷连名字都得改。

    听说老朱好这口,没办法啊。

    王大帅怕呀。

    毕竟,在淄青,他王某人可是耍弄过朱三地。

    他那侄子也可说是死在自己手里。

    当然,现在看这几笔账是记在王师范的头上,没有追究他的意思。但是,这都是梁帝一念之间,很难说啊。

    王师范都降了几年了?据说就是哪个亲戚,对好像是那个侄媳妇哭了一嗓子,就杀了王师范全家。

    哎呀,还是个本家。

    如果可能,王某人想连姓也改了,要不要姓朱算了。

    投来投去不是说走就走,每次挪窝,都损失巨大。

    从宣州到浙江,队伍丢了大半。

    在浙江刚刚安顿下来,说再来梁朝,又有小半弟兄不愿。

    朱三看上自己啥了?

    看上王某人欺负过他?

    这不是贱骨头么。

    但人在矮檐下,必须把头低呐。

    到了梁朝,朱三倒是没见坑害自己,相反还很重视。队伍都保留不说,去年跟着进关中还募了不少兵士。康怀贞大败,一度他王景仁手下的这几千兵,就是梁朝在关中的全部力量。

    但是伴君如伴虎哇。

    王重师,刘知俊,一个死,一个反。

    我王景仁算个蛋啊。

    怀揣着复杂心情,王将军打仗该出力出力,但是送命的买卖坚决不做。

    打银州那是不去不行,更是机会合适。

    今日王将军早就定下方略,出力四分,留力六分,不见兔子不撒鹰。

    见敌军撤了,王景仁也同样回转,只是多了个节目,在阵前耀武扬威呼啸而过。只是吧,距离敌军有点远,主要都是演给自家弟兄看了。

    ……

    却说李继徽跑转一圈,热得满头大汗。回阵就将头盔一丢,抱起水囊猛灌。

    甲是不敢乱卸,弄不好惹个卸甲风可是要死人地。

    半囊清水下肚,李将军感觉舒爽许多。

    还没回过神,传骑又来,说让邠宁军步军压上再打一阵。

    不等李继徽放炮,下属们就先不干了。

    儿子李彦鲁都不待传骑走人,便怒道:“竖子,欺人太甚!”

    养子李保衡亦道:“阿爷,此乃乱命。”

    哥俩可是记得清楚,前两年,奉李茂贞之命,他们合兵五六万屯于美原,结果被刘知俊和康怀贞不到一万人赶着满山跑。

    如今刘知俊倒是改名投到这边了,但他已是没毛的凤凰不如鸡,顶个屁用。

    康怀贞可就在对面,还有个活杀神杨师厚呐。

    这撞上去,与送死何异!

    李继徽也是心中不忿。

    周德威,你我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怎么这般坑害爷爷,可着爷爷这只羊往死里薅羊毛。

    吃了李继鸾的黑钱了?

    他这边还在犹豫,将台旗鼓已经动过一轮。

    看他这里一动不动,周德威只要又遣传骑过来且先不讲。

    却说对面杨师厚眼睛贼尖,立刻发现异状。

    对面旗鼓变幻,但是军队不动,可想而知是出了什么事情。

    梁朝的军旗战鼓之术都是承袭大唐。令旗是红、黄、蓝、白、黑五色牙旗,对应前、中、左、右、后五个方位。又有鼓、角传声。旗帜如何倒伏、如何震动,鼓、角如何吹奏,作为大唐的徒子徒孙,彼此都是一个套路。

    大差不差。

    令旗,为了迅速传达信息,都被高高置于将台之上,醒目非常。

    杨师厚坐在自己的将台上,也能把对面瞧个清清楚楚。

    通过对令旗的判断,杨师厚敏锐地发现本该出击的敌军右阵居然没动。

    老行伍杨师厚立刻意识到对面指挥出了问题,便即下令全军前出一百步,同时让左军突出,向敌军的右军施压。

    他倒要看看,对面会有什么变故。

    还能有什么变故?

    指挥不灵呗。

    看对面梁军动了,从前一幕幕败绩就开始浮上岐军的心头。

    与梁军阵战,从来都是梁军扑过来,然后岐军崩溃。除了偷袭,或者趁梁军空虚捡个漏,他们哪有硬杀的勇气。眼看对面缓缓压上,又是熟悉的配方,又是熟悉的味道,岐军上下皆是心肝乱颤,腿如筛糠。

    看爸爸还不反应,李彦鲁、李保衡异口同声叫道:“阿爷!”

    他二人简直是把那“跑路”两字演在了脸上,明白无误地亮给李继徽看。

    李继徽哪能不慌。

    这几年对上梁军就没讨到过好,去年打了康怀贞一个埋伏,那也是李继鸾的功劳。虽然李继鸾就在身侧,但是今天是阵战啊,哪能一回事么。

    李继徽的面皮阴晴不定,心曰,周德威定吃了李继鸾的黑心钱。好,你不仁在先,就休怪爷爷不义。李继徽最后一咬牙,高叫一声:“撤!”

    说完拨马便走。

    麾下军士早等着命令好走,看李继徽终于跑了,那还犹豫什么?

    走吧。

    追着主将就向西猛逃。

    “我丢!”郑守义哪里经过这等阵仗。

    哪怕在魏博那次,就干爸爸打到魏州城下,他跟着十三郎阵前跑路那次。那也是等人家冲了一阵才散的。

    这等敌军没到就跑,屠子也今天也算是开了眼了。

    可是魏军那也是罗弘信跟军头们互相耍心眼,事出有因。

    与此不可同日而语吧?

    郑守义事前就得到的将令,一旦李继徽部接阵溃败,就将溃兵挤偏敢开,不要冲乱了自家军阵。这还没接战就走……

    郑大帅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而且他们也没有冲击军阵,看看这帮蠢猪逃命如此疯狂,也不敢上去拦呀。

    武大郎也知道此次目的,同样被眼前的一幕看呆了。愣怔之下,好悬没把手里的马枪扔到地上。“大帅,这可怎么?”

    郑大帅发呆,周德威也意外呀。

    知道岐军烂,不知道这么烂。

    就怕出事,他专门把岐军摆在右翼,并且将还能打些的李继鸾部靠近些,不大像样的李继徽部靠外些。这很显然,李继鸾部底子还是汴兵嘛,看着就比较像个人样。

    并且,今天让李继徽先动,主要想废物利用一下,免得两军混战之时他们垮了,带累大军。

    好嘛。直接就走了!

    总算将李继徽这厮放在最外没错,走的倒是干脆,没有搅乱军阵。

    只是这厮跑了,得赶紧稳住军心。

    周德威连忙给郑守义下令,让他的甲骑出阵,去骚扰梁军的左翼。

    几万人站在地上,军律是不允许左顾右盼的。加上人遮马挡,除了李继鸾部和郑守义部,其他各部未必搞得清楚这边的情况。

    走就走了吧,与阵前败了逃回相比,也很难说哪个伤害更大。

    在阵前败退回来,那才显眼呢。

    郑大帅还在纠结该不该追杀李继徽,毕竟,这种事情在辽王这里还没见过。

    在他的念头里,谁他妈敢这么搞,那是一定要死全家的。

    哪怕李继徽只是个友军,可是,刘守光同样也是友军,怎么就没出过这事啊。

    这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此番出征以来状况连连,直让郑爷目不暇接。

    正自彷徨,军令传到。

    令行禁止这个素质还是深入郑爷骨髓的。大闹酒席是一回事,但上了战场闹,那就是害人害己了。

    令到即行。

    老郑的千骑从阵后驰出,却未向梁军当面撞去,而是做出向西迂回的架势。

    那是梁军,不是胡儿。

    这长枪如林地,正面相迎人家根本不怕。

    只有迂回侧面,才能迫得他们停步转向。

    若不转向,可就别怪咱郑大帅手黑了。

    这一阵正是康怀贞所部。

    康怀贞是兖州人,属下骨干也以郓兖子弟为多。但是经过多年洗礼,如今他所部人马,则以陕、虢及关中子弟为最。

    正所谓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秦地自古出强兵,岐军拉胯,可未必是秦人不顶用。

    你看咱康大帅的队伍,进攻就很有力,很有点老秦军的影子。

    面对呼啸而来的敌骑,康怀贞所部军士们果断停步。他们一半仍将枪头向前,左侧一半则向后收缩,一排排步槊齐齐转向左前,准备应对敌骑的冲击。

    郑爷勇归勇,面对迅速变阵的精甲枪林,那也没有硬撞的勇气。

    偏偏马头,带队从梁军阵前数十步处偏开。

    他这千骑,多半使槊,小半用弓,随手丢出一批箭矢,效果非常有限。

    这一系列变化其实也就片刻光景。

    先是敌军右翼数千步骑未战先溃,杨师厚正要下令左军猛压,敌骑就冲上来,打断了进攻的节奏。

    尤其当这千余甲骑作势要从阵侧迂回冲突,有那么一瞬,杨师厚都以为这是敌军的什么诡计。直到那千余甲骑转向而去,杨大帅才想明白这个前因后果。

    杨师厚不禁默默感慨,周德威是有点能耐的。

    若慢一步,让康怀贞贴上去,说不定右翼就直接崩了。那他的中军和左军,下场如何不问可知。

    入你娘,软柿子跑了,爷爷捏谁?

    大军已经行动,不可泄气。杨师厚狠咬后槽牙,下令道:“传令,左军全军压上,击敌右军。”

    兵法讲的就是以强凌弱,杨大帅今天打定主意就是死捶岐兵。

    跑了一个软柿子,留下的那个是什么成色,一试便知。

    改名李继鸾的刘知俊将军,同样没有料到李继徽就这样跑了。

    跟岐军打了这么些年,岐军确实软,但每次也都是接战后“力敌不支”。

    这未战先溃是怎么回事?

    怎么就让他撞上了?一点面皮都不要啊这是。

    这次让李继徽出兵,不是白干。打定难军,虽说地皮给自己,但边上的盐州,岐王可是准备允给李继徽的。

    为啥叫盐州,因为有盐池啊。

    那边有个乌池,一直就是唐朝榷盐之地,哪怕不复当年胜景,一岁也收得几万十几万石粮。

    这就很肥了。

    其实自投了岐王,李继鸾就很后悔。

    李茂贞对属下军将确实不错,比如对他,也算厚道,来就给了个地盘安顿。

    但是李茂贞这货既不会理民,又不会治军,这就很麻烦。

    理民不行,如果会治军,那好歹能出去抢。

    但是你不会治军,这就不能忍了。

    岐军之散漫,简直令人发指。

    对面康怀贞手下,许多就是岐军降兵,在梁军就能打,到岐军就拉稀。他自己手下也有许多当初李茂贞的降兵,一番整饬立刻焕然一新,回头就揍得岐军满地找牙。

    可是这几个月,这帮子混蛋回到凤翔就故态复萌,简直是每况愈下,带累着自家老弟兄都风气不对。

    为啥想赶紧占了定难军?再这么下去,他李继鸾也得凉。

    将是兵的魂不错,但兵更是将的胆!

    底下军士烂了,打个蛋啊。

    刚刚李继徽跑路,惊得李继鸾浑身冒冷汗,生怕自己手下有样学样,一窝蜂散了,把他晾在这里。还算周德威动作够快,让郑守义冲了一阵,稳定了军心。否则,让对面老康压上来,李继鸾是一点信心也无。

    便见传令兵奔至,周德威将令李继鸾部上前迎敌。

    这位李将军知道此时不能犹豫,一旦溃败,万事皆休,更明白拿下定难军关乎自家生死。他一个外来户,还就猫在李茂贞边上,泾原,他坐得稳吗!

    立刻表示领命,就等将旗挥舞、鼓声响起,即行出击。

    周德威这把学个乖,生怕又玩砸了。他先派出传骑,就一双眼睛盯着这边,直到传骑向他挥小旗回报李继鸾领命了,这才下令摇旗、击鼓。

    再来一次旗鼓动、兵不动,他周大帅可真受不住。

本站推荐: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神医毒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神医嫡女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嫂子的诱惑明朝败家子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都市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