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敬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夜幕低垂。
李超背着手,站在自己的大帐口,仰头看着天空,今夜星稀,天空暗淡。
突利已经越过了阴山,跨过了大唐和突厥人的那条实际边界线。突厥人越界了,战争已经正式开始了。
对于这个消息,李超半点都不意外。不管以前大唐跟西突厥关系如何好,也不管李世民如何友好的把大唐公主嫁给了统叶护,成了统叶护名义上的大舅子,这一切,都不会改变如今的局势。
李超背后,一群学生们正借着帐中的牛油蜡烛在卷纸上书写着。
既有程处默这些老门生,也有王玄策这些新学生,还有如二牛、柱子等一群李家忠心的年青家将。
行军之时,李超每天晚上,都会开个夜班,给这些学生们讲课。有时不仅是这些学生和家将,还会选一些表现良好的队头伙长等,让他们也来旁听。
李超讲课,天马行空,什么都讲,针对不同的学生,讲的内容也不一样。比如苏烈,他是县公,还是三品武将,有着丰富的战阵经验,李超跟他讲的更多的是些战略与战术。而如程处默牛见虎,他们是县伯,也是四品的武将,算是中高级将领,因此李超针对性的给他们讲的是战术以及队伍管理。
而如王玄策高侃他们,他们只是七品武官,算是低级武官,李超给他们讲的更多的还是队伍管理以及小队战术配合等等。
今天晚上,李超没有讲课,而是给这些学生们都出了一道题,让他们针对眼前的唐突局势,写一篇自己的策论。
虽然对于王玄策这些七品武官来说,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他们插不上话,但李超觉得可以让他们写写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培养一个优秀的军官,当然也得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
比起武艺技能的注重,李超更注重的还是学识,是他们战略与战术,指挥艺术的培养。一个人再能打,他也不能是个百人敌的将军。但一个优秀指挥军官,不需要能打,凭着指挥能力,却能指挥千军万马。
军队里,最需要的还是这些指挥型军官,需要的是参谋型的军官,最不缺的还是那些能一个打十个的勇士。勇士好培训,但好的指挥难得。
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将,不是能打的勐将,而是能将兵的大将。
在军中建立参谋处,培养一批参谋军官,这一直都是李超希望的结果。
李超希望有一天,朝廷的武举,能成为真正的军界人才选拔,不问出身,不管是将门子弟还是寒门庶子,那些年轻健康的少年,都能参加武举的童生试,选拔出来的优秀少年,送入少年军校中教导,自小教起。
等他们到十六七岁时,就能进入更高级的军校学习,分科学习,成为专业而优秀的军官。这些军校出来的学生,可以参加各级武举考试,考中了童生,就能入少年军校。考中了秀才,就能进入士官学校,考中了武举人,就能进入军官学校,考中了进士,就能成为讲武堂的学生。
军校加武举考试制度相结合,使得军官成为专业的人才,他们是职业的军人,更是优秀的军人。
看了一会星星,李超转身回帐。
学生们已经写完了一篇千字策论文。
李超坐在案前,翻看着学生们的文章。总的来说,跟着李超时间越久的学生,写的越好,越到点子上。而那些旁听生一样的军中低级武官们,他们写的就一般。
不过一个个观点还很朴实的。
“大家答的都不错。”李超淡淡的说着,下面一群学生都安静的听着李超点评。
“不过你们的策论里表现的虽然非常勇敢,可对于战略的把握却还显得很稚嫩。还有好几个,在策论里骂突厥人背信弃义等等,其实国与国之间,尔虞我诈是非常正常的,讲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总之就是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盟约协议这些都不可靠,记住一句话,协议签订来就是为了撕毁那一天的。而公理和正义,只在我们大唐的铁蹄能踏到,战旗能插到的地方。”
“好战者必亡,但居安思危,忘战必危。你们都是军人,你们就要记住一点,要想让天下太平,靠的不是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而是让大唐时时刻刻都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锐之师。”
“突厥的统叶护背弃了我们之间的盟誓,没关系,我们跟他打,把他打到服为止,让他再向我们交一份盟约誓词。”
一群年青的武官们,听李超说出这一句句话,都很激动。
“我问你们,如今形势,敌强我弱,我们要如何守家卫国,保境安民?”
苏定方当仁不让的站了起来,“从战略上来说,我们应当避免在此时跟突厥人全面战争,打起来,谁都占不到好处。但从战术上来说,我们要想避免全面开战,就得先打赢一场。因此,我认为,当此之时,我们首先得设法打赢一场战争就好,只要赢一场,赢的漂亮,就能震慑突厥人,让他们回到谈判桌上来。因此,敌虽强,但只要我们集中兵力,选好战场,在一个我们预设的战场主场上,打一场漂亮的战斗,给予突厥人重创,那么我们就可能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促使和议。”
“很好,这番话证明你如今越来越有大局观了。没错,突厥人是强,突厥人是兵多势众,但也有一点,统叶护东来,虽北败铁勒,南并突厥,可时间尚短,这些归附者并未见得多真心。如果统叶护大败一场,他下面的这些人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打算,甚至北方的铁勒人又有再跟统叶护战下去的决心。”
“统叶护想的也许是夺取河套,甚至饮马长城下,但我们的目标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避免跟他们全面开战,我们只要集中力量,谋划给他一记重创,让他偿到我们的厉害就好。”
“现在,你们告诉我,在这种大的方针下,我们该如何跟突厥人打这一战?”
柱子起身道,“相国,我们不跟他们在河套打,我们把他们引到长城下来打,依托长城险要的关隘,咱们狠狠的收拾他一次。”
李超微笑着点头。
“看,柱子都明白的道理,这仗看似凶险,但其实也挺好打的。突厥人势众,必然轻敌骄狂,我们主动放弃河套、代北,引他们南下,找机会收拾他们就好。”
夜班下课,学生们纷纷告辞离去。
坐在帐中,李超一时睡不着,想想又提起笔给长孙无忌、李靖、李绩还有柴绍等人写了一封信。
信里面,主要就是把自己的战略意图告诉他们,不要主动出击,让他们做好防御就行。
尤其是给李靖的信里,详细的说明了自己的意图,让李靖撤离定襄,让他回到代州,守好雁门就好。
就算统叶护聪明谨慎,可有长城关隘城堡等做依托,那么唐军打一场防御战,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只要避免野外浪战,那么打城防战,突厥人并没有什么优势。
李超就担心李靖会不听指挥。
李靖打仗很厉害,可李靖越厉害李超越担心,本事厉害的人都会有些脾气,万一李靖有自己的打算,不想听李超的指挥,那就麻烦了。
如果李靖在代北输了,河东精锐丢在了雁门关外,那么代北不说没了,甚至可能危及河东的太原等地,到时突厥人南下,不管是去河套,还是去河北或者南下河东腹地,都是相当轻松的。
天亮后,数骑快马自军营出发,在官道上飞驰,分别驰往河西陇右朔方河东河北关内诸道。
在他们稍晚点,李超也拔营出发。
刘弘基站在路边相送。
“任国公,硫磺硝石,就烦请你帮忙多多收集,然后派人押运北上。”李超骑在马上对他道。
“放心吧,我一定办好这事。”
李超笑笑,“记得保密啊。”
“嗯,我老刘办事,你放心。”刘弘基拍着胸脯保证。
李超拱手告辞,跨马离去。
刘弘基站在那里看着队伍离去。
“大人,你说李超此去北上能赢吗?”刘弘基的儿子问。
“你说呢?”刘弘基问儿子。
“十万敌四十万,我觉得难。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厥骑兵向来骠悍。”
刘弘基却哼了一声,“打仗又不是比人数,四十万又如何?当年始毕可汗雁门关围杨广,也几十万人马呢,还是突袭,把杨广围在雁门关,可结果又如何,几十万大军把雁门关周边诸城都攻破了,却始终攻破不了雁门关。再说近的,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率军突袭陇右,陛下当时心急救援,结果也被困陇西县城,一支孤军一座孤城,结果呢?慕容伏允可是有十万大军,也一样拿不下陇西城。这打仗啊,变数太多。”
“当年杨素能以八万骑兵在草原上跟达头可汗十余万突厥骑兵展开大骑战,却也依然能胜。也有始毕可汗几十万人围杨广于雁门孤城,可一样不能破。李超这个人,可是创造了许多奇迹的人,他虽是个文人,但带兵的本事,你爹我是真服,何况,他还有那么多法宝呢。要我说啊,这次保不齐突厥人要在他手里栽一个大跟头呢。”
刘弘基的儿子惊讶的道,“不会吧?”
“哼,什么不会吧,你若不信,那咱们爷俩就走着瞧好了。我至今还记得几年前在河北,这个小子孤身一人进了州城,当时城里刘黑闼数万叛军呢。那个时候我也想,也许这个有意思的小子再也出不来,再也见不到了,可结果呢,人家不但出来了,还把叛军大将策反了,陛下强攻难下,久围不破的州城,就这么在他手里给拿下了?稀奇吧?”
刘弘基儿子点头,“这个李超,有的时候确实让人不得不服。”
刘弘基伸手在儿子脑袋上拍了一记,“称唿他赵国公或者李相国,别对他无礼,他年纪虽然比你大不了几岁,但却永远值得你敬畏!”(未完待续……)
夜幕低垂。
李超背着手,站在自己的大帐口,仰头看着天空,今夜星稀,天空暗淡。
突利已经越过了阴山,跨过了大唐和突厥人的那条实际边界线。突厥人越界了,战争已经正式开始了。
对于这个消息,李超半点都不意外。不管以前大唐跟西突厥关系如何好,也不管李世民如何友好的把大唐公主嫁给了统叶护,成了统叶护名义上的大舅子,这一切,都不会改变如今的局势。
李超背后,一群学生们正借着帐中的牛油蜡烛在卷纸上书写着。
既有程处默这些老门生,也有王玄策这些新学生,还有如二牛、柱子等一群李家忠心的年青家将。
行军之时,李超每天晚上,都会开个夜班,给这些学生们讲课。有时不仅是这些学生和家将,还会选一些表现良好的队头伙长等,让他们也来旁听。
李超讲课,天马行空,什么都讲,针对不同的学生,讲的内容也不一样。比如苏烈,他是县公,还是三品武将,有着丰富的战阵经验,李超跟他讲的更多的是些战略与战术。而如程处默牛见虎,他们是县伯,也是四品的武将,算是中高级将领,因此李超针对性的给他们讲的是战术以及队伍管理。
而如王玄策高侃他们,他们只是七品武官,算是低级武官,李超给他们讲的更多的还是队伍管理以及小队战术配合等等。
今天晚上,李超没有讲课,而是给这些学生们都出了一道题,让他们针对眼前的唐突局势,写一篇自己的策论。
虽然对于王玄策这些七品武官来说,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他们插不上话,但李超觉得可以让他们写写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培养一个优秀的军官,当然也得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
比起武艺技能的注重,李超更注重的还是学识,是他们战略与战术,指挥艺术的培养。一个人再能打,他也不能是个百人敌的将军。但一个优秀指挥军官,不需要能打,凭着指挥能力,却能指挥千军万马。
军队里,最需要的还是这些指挥型军官,需要的是参谋型的军官,最不缺的还是那些能一个打十个的勇士。勇士好培训,但好的指挥难得。
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将,不是能打的勐将,而是能将兵的大将。
在军中建立参谋处,培养一批参谋军官,这一直都是李超希望的结果。
李超希望有一天,朝廷的武举,能成为真正的军界人才选拔,不问出身,不管是将门子弟还是寒门庶子,那些年轻健康的少年,都能参加武举的童生试,选拔出来的优秀少年,送入少年军校中教导,自小教起。
等他们到十六七岁时,就能进入更高级的军校学习,分科学习,成为专业而优秀的军官。这些军校出来的学生,可以参加各级武举考试,考中了童生,就能入少年军校。考中了秀才,就能进入士官学校,考中了武举人,就能进入军官学校,考中了进士,就能成为讲武堂的学生。
军校加武举考试制度相结合,使得军官成为专业的人才,他们是职业的军人,更是优秀的军人。
看了一会星星,李超转身回帐。
学生们已经写完了一篇千字策论文。
李超坐在案前,翻看着学生们的文章。总的来说,跟着李超时间越久的学生,写的越好,越到点子上。而那些旁听生一样的军中低级武官们,他们写的就一般。
不过一个个观点还很朴实的。
“大家答的都不错。”李超淡淡的说着,下面一群学生都安静的听着李超点评。
“不过你们的策论里表现的虽然非常勇敢,可对于战略的把握却还显得很稚嫩。还有好几个,在策论里骂突厥人背信弃义等等,其实国与国之间,尔虞我诈是非常正常的,讲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总之就是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盟约协议这些都不可靠,记住一句话,协议签订来就是为了撕毁那一天的。而公理和正义,只在我们大唐的铁蹄能踏到,战旗能插到的地方。”
“好战者必亡,但居安思危,忘战必危。你们都是军人,你们就要记住一点,要想让天下太平,靠的不是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而是让大唐时时刻刻都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锐之师。”
“突厥的统叶护背弃了我们之间的盟誓,没关系,我们跟他打,把他打到服为止,让他再向我们交一份盟约誓词。”
一群年青的武官们,听李超说出这一句句话,都很激动。
“我问你们,如今形势,敌强我弱,我们要如何守家卫国,保境安民?”
苏定方当仁不让的站了起来,“从战略上来说,我们应当避免在此时跟突厥人全面战争,打起来,谁都占不到好处。但从战术上来说,我们要想避免全面开战,就得先打赢一场。因此,我认为,当此之时,我们首先得设法打赢一场战争就好,只要赢一场,赢的漂亮,就能震慑突厥人,让他们回到谈判桌上来。因此,敌虽强,但只要我们集中兵力,选好战场,在一个我们预设的战场主场上,打一场漂亮的战斗,给予突厥人重创,那么我们就可能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促使和议。”
“很好,这番话证明你如今越来越有大局观了。没错,突厥人是强,突厥人是兵多势众,但也有一点,统叶护东来,虽北败铁勒,南并突厥,可时间尚短,这些归附者并未见得多真心。如果统叶护大败一场,他下面的这些人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打算,甚至北方的铁勒人又有再跟统叶护战下去的决心。”
“统叶护想的也许是夺取河套,甚至饮马长城下,但我们的目标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避免跟他们全面开战,我们只要集中力量,谋划给他一记重创,让他偿到我们的厉害就好。”
“现在,你们告诉我,在这种大的方针下,我们该如何跟突厥人打这一战?”
柱子起身道,“相国,我们不跟他们在河套打,我们把他们引到长城下来打,依托长城险要的关隘,咱们狠狠的收拾他一次。”
李超微笑着点头。
“看,柱子都明白的道理,这仗看似凶险,但其实也挺好打的。突厥人势众,必然轻敌骄狂,我们主动放弃河套、代北,引他们南下,找机会收拾他们就好。”
夜班下课,学生们纷纷告辞离去。
坐在帐中,李超一时睡不着,想想又提起笔给长孙无忌、李靖、李绩还有柴绍等人写了一封信。
信里面,主要就是把自己的战略意图告诉他们,不要主动出击,让他们做好防御就行。
尤其是给李靖的信里,详细的说明了自己的意图,让李靖撤离定襄,让他回到代州,守好雁门就好。
就算统叶护聪明谨慎,可有长城关隘城堡等做依托,那么唐军打一场防御战,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只要避免野外浪战,那么打城防战,突厥人并没有什么优势。
李超就担心李靖会不听指挥。
李靖打仗很厉害,可李靖越厉害李超越担心,本事厉害的人都会有些脾气,万一李靖有自己的打算,不想听李超的指挥,那就麻烦了。
如果李靖在代北输了,河东精锐丢在了雁门关外,那么代北不说没了,甚至可能危及河东的太原等地,到时突厥人南下,不管是去河套,还是去河北或者南下河东腹地,都是相当轻松的。
天亮后,数骑快马自军营出发,在官道上飞驰,分别驰往河西陇右朔方河东河北关内诸道。
在他们稍晚点,李超也拔营出发。
刘弘基站在路边相送。
“任国公,硫磺硝石,就烦请你帮忙多多收集,然后派人押运北上。”李超骑在马上对他道。
“放心吧,我一定办好这事。”
李超笑笑,“记得保密啊。”
“嗯,我老刘办事,你放心。”刘弘基拍着胸脯保证。
李超拱手告辞,跨马离去。
刘弘基站在那里看着队伍离去。
“大人,你说李超此去北上能赢吗?”刘弘基的儿子问。
“你说呢?”刘弘基问儿子。
“十万敌四十万,我觉得难。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厥骑兵向来骠悍。”
刘弘基却哼了一声,“打仗又不是比人数,四十万又如何?当年始毕可汗雁门关围杨广,也几十万人马呢,还是突袭,把杨广围在雁门关,可结果又如何,几十万大军把雁门关周边诸城都攻破了,却始终攻破不了雁门关。再说近的,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率军突袭陇右,陛下当时心急救援,结果也被困陇西县城,一支孤军一座孤城,结果呢?慕容伏允可是有十万大军,也一样拿不下陇西城。这打仗啊,变数太多。”
“当年杨素能以八万骑兵在草原上跟达头可汗十余万突厥骑兵展开大骑战,却也依然能胜。也有始毕可汗几十万人围杨广于雁门孤城,可一样不能破。李超这个人,可是创造了许多奇迹的人,他虽是个文人,但带兵的本事,你爹我是真服,何况,他还有那么多法宝呢。要我说啊,这次保不齐突厥人要在他手里栽一个大跟头呢。”
刘弘基的儿子惊讶的道,“不会吧?”
“哼,什么不会吧,你若不信,那咱们爷俩就走着瞧好了。我至今还记得几年前在河北,这个小子孤身一人进了州城,当时城里刘黑闼数万叛军呢。那个时候我也想,也许这个有意思的小子再也出不来,再也见不到了,可结果呢,人家不但出来了,还把叛军大将策反了,陛下强攻难下,久围不破的州城,就这么在他手里给拿下了?稀奇吧?”
刘弘基儿子点头,“这个李超,有的时候确实让人不得不服。”
刘弘基伸手在儿子脑袋上拍了一记,“称唿他赵国公或者李相国,别对他无礼,他年纪虽然比你大不了几岁,但却永远值得你敬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