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 魏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都市小说网 www.dsxsw.net,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早上起来,推开门,又是一片白茫茫。
屋顶瓦上,厚厚的一层白霜。门打开,一股寒气立即迎面灌了进来,冷的人打个激灵。
魏征打了个寒战,人立即清醒了许多。
哈一口气,立即凝成一道白汽,揉搓着手,拢紧身上的衣服,魏征迈出家门。
时已入冬,天越来越冷,贵族院的事务倒越来越忙碌了。这个时候,各地的分封诸侯、封疆大吏,还有工商士农议员们代表们,也开始陆续入京来朝集开会。
牛皮底的靴子踩在染着白霜的路上,能感受到土地被冻的硬梆梆的。
两个儿子早已经起来,站在门口候着他。
“父亲早上好。”
魏征对两个儿子点点头,魏征四子,老大任光禄卿,老二外放为潞州刺史,老三是陕州长史,老四则是礼部侍郎。老二老三都在外就任,老二马上要回京朝集,但老三今年却回不来。
魏氏家族如今倒也是煊赫,父子五人,俱至高位。
老大娶了皇帝的妹妹,也算是尚了公主,只不过老大魏叔玉的性子软点,光禄卿这个职位,其实虽然位高但是很清闲,老大是个没有什么野心抱负的人,魏征也不勉强。
老四倒是挺能干的,如今已经官至礼部侍郎,算是魏家最有出息的一个。
“父亲,听说朝廷要出一个民兵法案?”老四魏叔璘问。
“是有此事,陛下的意思是要把民兵规范化。”对儿子魏征倒也隐瞒,这事情其实也不用隐瞒,马上贵族院就会提出正式的草案,到时各大报刊也会跟进报道。
魏征对于民兵规范化是持赞成态度的。
现在各地全民皆兵的民兵做法,他也认为并不好。一来也是耽误百姓生产工作时间,二来也会有些隐患,尤其是那些诸侯拥有的民兵数量极多。本来嘛,如今大华拥有那么多常备军,又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数,根本不需要再全民皆兵的民兵策略。
虽然说魏征自己也是一个诸侯,甚至四个儿子也都是实封贵族,各有一块封地。但魏征家的这五个封地,警卫队就数量很少,哪怕他自己贵为王爵,可拥兵一万,但实际上魏征自己的郡王领地,都是由国相、将军代管,领地也总共才八百警卫队以及三千民兵而已。
要不是他的封地固失密处于信度、勃律、葱岭这几处交汇之地,形势比较复杂,他连那八百卫队都不愿意养。
“民兵规范,这主要还是冲着诸侯来的吧?”
“嗯,诸侯封地和殖民领地的民兵以后也会限额,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民兵数量按封地户籍人口的一百比一设置,其二是上限为封地私兵数额。”
魏叔玉问,“那父亲的封地私兵额一万,但现在那地方的人口都不满万,民兵上限虽然有一万,但实际现在只能拥有一百民兵?”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魏叔璘觉得这个事情就有些不太讲道理了,诸侯镇守边疆,人口少,形势又比较紧张,养警卫队开支更高,养民兵当然能减少些军费开支,又能填补警卫队数量不足的问题。
可现在朝廷若对民兵这样一限制,那么各诸侯的民兵数量都将大大削减,虽然说诸侯也能再增加私兵数量,可如此一来军费必然大大增加啊。
“我觉得朝廷的这个条件有些问题,边疆比起中原之地,更需要民兵。而现在朝廷不管中原还是边疆,都按这一百比一来编制民兵,实在是太不实际了。”
魏征只是笑笑,慢步走在前面。
民兵法案的草案虽然将由贵族院来提,但实际上这是皇帝与内阁首辅马周和翰林院长房玄龄谈好的,连他这个参议院议长,都不过是后来才被皇帝告之的。
所以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是皇帝的意图。议会,不过是走个程序而已。皇帝为什么要弄这个法案?
规范民兵,增强战斗力这些都是表面的,真正的还是对诸侯和殖民公民的防范,避免诸侯们通过民兵来突破军事上的种种限制,以免他们实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朝廷。
“又是皇帝的意图。”魏叔璘摇头笑笑,“我大华君主立宪,内阁负责制,议会立法,可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个表面而已。”
魏征却并不认为立宪是虚的,造成如今这种情况,根本还是因为张超的个人威望和能力极强,整个朝廷其实一直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因此就算有宪法这些,但皇帝都可以轻松的绕过这些。
就如议会拥有立法权,但皇帝直接跟他魏征提出民兵法案,让他魏征在议会提起这个议案,他能拒绝吗?
不过张超这样的毕竟是少数,以后换到其它皇帝,肯定就不能这样了。所以说,制度本身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他魏征愿意听从皇帝的安排,也还是因为他本身也是赞成皇帝的这个民兵法案的。
民兵规范化很有必要。
而将民兵规范化后,数量上控制的同时,更加精练,装备等方面也增强一些,让民兵不再仅仅是过去的那种预备力量,而是要让民兵成为准军事力量,要随时能够征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成为大华常备军外的第二梯队。
这个草案提出来,到时肯定也会有一些反对之声。但魏征相信,不论是在议会两院,还是在朝堂之上,肯定是支持的更多于反对的。
本来嘛,这也只是征对民兵而已。
说来,现在诸侯们拥兵的数额是很高的。一个国王拥兵一万,郡王拥兵八千,哪怕是个男爵都能拥兵一千。
但实际上,一个男爵,正常情况下,才能获得十里封地。十里封地才多大?可能全部人口,也才几个村子,千把号人口。哪怕把所有的壮丁都武装起来,都拉不起一千士兵。
哪怕一些贵族的封地稍大些,可人口一直都是个瓶颈。有了地盘有了人口,而养兵的军费更是个极大的限制。
要知道朝廷现在养六十万常备军,一年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了朝廷每年财收的七成。每年的军费开支,都超出了一个亿。
诸侯如果全额养兵,根本养不起。
更别说全额养一支常备卫队了,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诸侯,真正拥有的常备卫队,都只有很少的数量,可能都不及他们兵额的十分之一。
又不是每个诸侯都是有太子一样大的采邑,和那么多的人口。太子的采邑现在还没打下来,但那可是一整个倭国,倭国这地方,因为偏处一隅,也算是安定了几百年,他们最好的优势,就是人口数量。
上千万的人口,可是相当大的潜力,这是一个极优质的资源。
如魏家虽然拥有几百里的固失密国封地,可那是山区,本来就人少,又还偏僻。顶多了就自给自足,征收税赋也收不到多少钱。发展的潜力也少,如果有足够的人移民过去,倒也还能发展起来,可现在普遍都缺人,中原又哪还有人可移。
所以魏征别看是堂堂的固失密国王,可光有几百里地,没有人口,也就是爵位听起来好看而已。
哪怕是如皇帝的兄弟黑水王张越,皇帝划给他的封地极广,可那地方在距离中原数千里外的遥远东北,那地方人口更少。几万人口,还是靺鞨黑水部的,若除掉这些蛮子,黑水王真正能控制的也就自己的那个抚远堡而已,那不过才几百人。
出门,父子三个各自坐上自己的马车,各去各的衙门。
魏征去贵族院,魏叔玉去光禄寺,魏叔璘去礼部衙门。
路上,魏征脑子里也过了一遍这个草案,皇帝只是给他说了意图,具体的操作还是要交由他来完成。
议会拥有立法权,这个是宪法规定的。
民兵法案也不简单,这得包括方方面面,要对民兵做好详细的解释规范,包括民兵的编制、番号、数额,以及征召的方式,动员的方式,还有他们的经费,他们的装备等等各个方面。
这个法案,就是一个补丁,是堵漏查缺的。
马车平缓的停下,车夫在外面敲车提醒到达。
魏征收回心神,起身下车。
进入衙门,和遇到的同僚属下们打着招呼。
“给参议员们发一个通知,今天下午开个会。”魏征对给自己沏上茶的秘书道。
这位秘书是京师大的高才生,通过层层考试选拔进入了议会,因为笔杆子好,被魏征选为自己的秘书。
年轻人很干练,出身比较普通,但人聪明有才气,还朝气,这是魏征喜欢的年轻人。
皇帝已经把意图告诉了他,他现在就要把皇帝的意图转达下去,然后着手建立民兵法案的起草委员会,争取尽快的把一份详尽而又适合的民兵法草案呈交给皇帝观看。
年轻秘书应声,询问了几点,一边拿笔在随手小本子上,然后转身去办事去了。
魏征端起桌上刚沏好的热茶,看着那个离开的年轻身影,心中赞叹一声。从这年轻人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很多年前,隋末之时,他就曾经投身元宝藏的麾下做事,那时的自己和如今的他是多么的相似啊。
时光飞逝,如今他魏征都已经一把年纪,且都是一国之王了。
早上起来,推开门,又是一片白茫茫。
屋顶瓦上,厚厚的一层白霜。门打开,一股寒气立即迎面灌了进来,冷的人打个激灵。
魏征打了个寒战,人立即清醒了许多。
哈一口气,立即凝成一道白汽,揉搓着手,拢紧身上的衣服,魏征迈出家门。
时已入冬,天越来越冷,贵族院的事务倒越来越忙碌了。这个时候,各地的分封诸侯、封疆大吏,还有工商士农议员们代表们,也开始陆续入京来朝集开会。
牛皮底的靴子踩在染着白霜的路上,能感受到土地被冻的硬梆梆的。
两个儿子早已经起来,站在门口候着他。
“父亲早上好。”
魏征对两个儿子点点头,魏征四子,老大任光禄卿,老二外放为潞州刺史,老三是陕州长史,老四则是礼部侍郎。老二老三都在外就任,老二马上要回京朝集,但老三今年却回不来。
魏氏家族如今倒也是煊赫,父子五人,俱至高位。
老大娶了皇帝的妹妹,也算是尚了公主,只不过老大魏叔玉的性子软点,光禄卿这个职位,其实虽然位高但是很清闲,老大是个没有什么野心抱负的人,魏征也不勉强。
老四倒是挺能干的,如今已经官至礼部侍郎,算是魏家最有出息的一个。
“父亲,听说朝廷要出一个民兵法案?”老四魏叔璘问。
“是有此事,陛下的意思是要把民兵规范化。”对儿子魏征倒也隐瞒,这事情其实也不用隐瞒,马上贵族院就会提出正式的草案,到时各大报刊也会跟进报道。
魏征对于民兵规范化是持赞成态度的。
现在各地全民皆兵的民兵做法,他也认为并不好。一来也是耽误百姓生产工作时间,二来也会有些隐患,尤其是那些诸侯拥有的民兵数量极多。本来嘛,如今大华拥有那么多常备军,又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数,根本不需要再全民皆兵的民兵策略。
虽然说魏征自己也是一个诸侯,甚至四个儿子也都是实封贵族,各有一块封地。但魏征家的这五个封地,警卫队就数量很少,哪怕他自己贵为王爵,可拥兵一万,但实际上魏征自己的郡王领地,都是由国相、将军代管,领地也总共才八百警卫队以及三千民兵而已。
要不是他的封地固失密处于信度、勃律、葱岭这几处交汇之地,形势比较复杂,他连那八百卫队都不愿意养。
“民兵规范,这主要还是冲着诸侯来的吧?”
“嗯,诸侯封地和殖民领地的民兵以后也会限额,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民兵数量按封地户籍人口的一百比一设置,其二是上限为封地私兵数额。”
魏叔玉问,“那父亲的封地私兵额一万,但现在那地方的人口都不满万,民兵上限虽然有一万,但实际现在只能拥有一百民兵?”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魏叔璘觉得这个事情就有些不太讲道理了,诸侯镇守边疆,人口少,形势又比较紧张,养警卫队开支更高,养民兵当然能减少些军费开支,又能填补警卫队数量不足的问题。
可现在朝廷若对民兵这样一限制,那么各诸侯的民兵数量都将大大削减,虽然说诸侯也能再增加私兵数量,可如此一来军费必然大大增加啊。
“我觉得朝廷的这个条件有些问题,边疆比起中原之地,更需要民兵。而现在朝廷不管中原还是边疆,都按这一百比一来编制民兵,实在是太不实际了。”
魏征只是笑笑,慢步走在前面。
民兵法案的草案虽然将由贵族院来提,但实际上这是皇帝与内阁首辅马周和翰林院长房玄龄谈好的,连他这个参议院议长,都不过是后来才被皇帝告之的。
所以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是皇帝的意图。议会,不过是走个程序而已。皇帝为什么要弄这个法案?
规范民兵,增强战斗力这些都是表面的,真正的还是对诸侯和殖民公民的防范,避免诸侯们通过民兵来突破军事上的种种限制,以免他们实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朝廷。
“又是皇帝的意图。”魏叔璘摇头笑笑,“我大华君主立宪,内阁负责制,议会立法,可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个表面而已。”
魏征却并不认为立宪是虚的,造成如今这种情况,根本还是因为张超的个人威望和能力极强,整个朝廷其实一直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因此就算有宪法这些,但皇帝都可以轻松的绕过这些。
就如议会拥有立法权,但皇帝直接跟他魏征提出民兵法案,让他魏征在议会提起这个议案,他能拒绝吗?
不过张超这样的毕竟是少数,以后换到其它皇帝,肯定就不能这样了。所以说,制度本身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他魏征愿意听从皇帝的安排,也还是因为他本身也是赞成皇帝的这个民兵法案的。
民兵规范化很有必要。
而将民兵规范化后,数量上控制的同时,更加精练,装备等方面也增强一些,让民兵不再仅仅是过去的那种预备力量,而是要让民兵成为准军事力量,要随时能够征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成为大华常备军外的第二梯队。
这个草案提出来,到时肯定也会有一些反对之声。但魏征相信,不论是在议会两院,还是在朝堂之上,肯定是支持的更多于反对的。
本来嘛,这也只是征对民兵而已。
说来,现在诸侯们拥兵的数额是很高的。一个国王拥兵一万,郡王拥兵八千,哪怕是个男爵都能拥兵一千。
但实际上,一个男爵,正常情况下,才能获得十里封地。十里封地才多大?可能全部人口,也才几个村子,千把号人口。哪怕把所有的壮丁都武装起来,都拉不起一千士兵。
哪怕一些贵族的封地稍大些,可人口一直都是个瓶颈。有了地盘有了人口,而养兵的军费更是个极大的限制。
要知道朝廷现在养六十万常备军,一年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了朝廷每年财收的七成。每年的军费开支,都超出了一个亿。
诸侯如果全额养兵,根本养不起。
更别说全额养一支常备卫队了,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诸侯,真正拥有的常备卫队,都只有很少的数量,可能都不及他们兵额的十分之一。
又不是每个诸侯都是有太子一样大的采邑,和那么多的人口。太子的采邑现在还没打下来,但那可是一整个倭国,倭国这地方,因为偏处一隅,也算是安定了几百年,他们最好的优势,就是人口数量。
上千万的人口,可是相当大的潜力,这是一个极优质的资源。
如魏家虽然拥有几百里的固失密国封地,可那是山区,本来就人少,又还偏僻。顶多了就自给自足,征收税赋也收不到多少钱。发展的潜力也少,如果有足够的人移民过去,倒也还能发展起来,可现在普遍都缺人,中原又哪还有人可移。
所以魏征别看是堂堂的固失密国王,可光有几百里地,没有人口,也就是爵位听起来好看而已。
哪怕是如皇帝的兄弟黑水王张越,皇帝划给他的封地极广,可那地方在距离中原数千里外的遥远东北,那地方人口更少。几万人口,还是靺鞨黑水部的,若除掉这些蛮子,黑水王真正能控制的也就自己的那个抚远堡而已,那不过才几百人。
出门,父子三个各自坐上自己的马车,各去各的衙门。
魏征去贵族院,魏叔玉去光禄寺,魏叔璘去礼部衙门。
路上,魏征脑子里也过了一遍这个草案,皇帝只是给他说了意图,具体的操作还是要交由他来完成。
议会拥有立法权,这个是宪法规定的。
民兵法案也不简单,这得包括方方面面,要对民兵做好详细的解释规范,包括民兵的编制、番号、数额,以及征召的方式,动员的方式,还有他们的经费,他们的装备等等各个方面。
这个法案,就是一个补丁,是堵漏查缺的。
马车平缓的停下,车夫在外面敲车提醒到达。
魏征收回心神,起身下车。
进入衙门,和遇到的同僚属下们打着招呼。
“给参议员们发一个通知,今天下午开个会。”魏征对给自己沏上茶的秘书道。
这位秘书是京师大的高才生,通过层层考试选拔进入了议会,因为笔杆子好,被魏征选为自己的秘书。
年轻人很干练,出身比较普通,但人聪明有才气,还朝气,这是魏征喜欢的年轻人。
皇帝已经把意图告诉了他,他现在就要把皇帝的意图转达下去,然后着手建立民兵法案的起草委员会,争取尽快的把一份详尽而又适合的民兵法草案呈交给皇帝观看。
年轻秘书应声,询问了几点,一边拿笔在随手小本子上,然后转身去办事去了。
魏征端起桌上刚沏好的热茶,看着那个离开的年轻身影,心中赞叹一声。从这年轻人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很多年前,隋末之时,他就曾经投身元宝藏的麾下做事,那时的自己和如今的他是多么的相似啊。
时光飞逝,如今他魏征都已经一把年纪,且都是一国之王了。